不愛讀書非懶惰?精神科醫師破解「不專心」的腦內真相

對談人/媽很想聊 Cynthia、精神科醫師 馬大元

為什麼我的孩子不愛讀書?是不努力,還是大腦卡住了?隨著孩子成長、升學,這份焦慮藏在無數父母心中。這次,《媽很想聊》Podcast 邀請到精神科馬大元醫師,同時也是四個孩子的父親,一起從腦科學出發,為家長找出那把解鎖孩子學習開關的鑰匙。

(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)


精神科醫師 馬大元

精神科醫師 馬大元

精神科醫師、四個孩子的父親、醫師國考/高考狀元、親子教養專家、TEDxTaichung 講者、公視金鐘獎節目《換個爸媽過幾天》主持人。推動心理健康及親子關係教育不遺餘力,參與各級學校、公私立機構、各大企業、媒體等活動,屢獲好評。與太太林姿吟職能治療師主持 YouTube 頻道,觀看數突破五百萬。著有《孤獨的勇者:亞斯精神科醫師所寫的亞斯全解析》、《心靈影像的力量》、《導演症候群》等心理暢銷書籍。


不是不努力,是大腦的獨特設定


提起精神科,許多人最常聯想到情緒問題,但馬大元醫師指出,精神醫學其實更關乎大腦發展,與孩子的學習能力密不可分。有時候,父母眼中的「問題」,可能只是大腦天生擁有的獨特運作模式。

他舉例,孩子反應慢、愛拖延,不一定是懶惰,可能是「注意力不足」(ADD)的訊號;孩子坐不住、常插嘴,也非單純調皮,可能是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(ADHD)的展現。馬醫師強調,這不是品格問題,而是大腦的生理特質,其中有高達七成來自父母遺傳。

此外,對特定領域極度專注的「亞斯伯格症」、讀寫方面困難的「學習障礙」,甚至不自主眨眼、抽動的「妥瑞氏症」,都屬精神醫學領域。馬醫師表示,精神醫學以「光譜」概念,解釋這種連續性狀態:正常與異常的距離,沒有一條明確分界。

「就像有些 ADHD 孩子喜歡動來動去,他可能適合有爆發力的運動;注意力不足的孩子,可能特別有創意,人際關係好;亞斯伯格症,也可能有非凡的記憶力或數理天分。」馬醫師分享,每一種疾病,往往都伴隨了天分。

【延伸閱讀】ADHD 是什麼?孩子注意力不集中、喜歡插嘴就是過動症?

精神醫學以「光譜」概念,解釋這種連續性狀態:正常與異常的距離,沒有一條明確分界。
(Photo by Tara Winstead on Pexels)


基因決定起點,卻無法完全左右終點


很多爸媽帶孩子去看診,會問:什麼是亞斯伯格症?「聽我描述完症狀,許多父母才恍然大悟:『這不就是小時候的我嗎?』」馬醫師說,當父母意識到遺傳的關聯,明白這不是誰的錯,而是基因的獨特設定,那份接納,就是改變的起點。

他提到,近十年有個領域叫「表觀遺傳學」,意指基因雖是天生,但後天的生活方式對了,例如保持正向情緒、睡眠充足、飲食健康,就能將「關上」壞基因。

馬醫師指出,目前還有動物研究證實,從 9 歲開始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,還可能對後兩代有幫助。由此可知,基因決定了起點,卻無法完全左右終點。

基因決定了起點,卻無法完全左右終點。(Photo by Google DeepMind on Pexels)


擺脫 3C 成癮,搶救被修剪的腦迴路!


在臨床精神科中,馬醫師接觸到許多有學習困擾的孩子。他認為,社群媒體時代下,無孔不入的 3C 產品,讓孩子門一關就能阻隔環境。「跟以前不同,我們韌性很強,可以扛起一個家;現在許多孩子回家就滑手機,什麼責任都不想承擔。」尤其,「用進廢退」是大腦的鐵律,當孩子沉迷手機世界,許多神經迴路,就可能因不常使用而被修剪殆盡,最終導致「3C 成癮」。

馬醫師特別提醒家長,當孩子出現以下四大狀況,就有可能是 3C 成癮:

  • 無法停止

  • 耐受性

  • 戒斷症狀

  • 負面效應

「在這場拉鋸戰中,只有強勢的那方可以停止戰爭。所以,爸媽要停止攻擊,帶著平靜的能量靠近孩子。」他表示,父母越是強硬管制,越容易點燃孩子「被動攻擊」的戰火,不如試著接納,專心在與孩子相處、對話的過程。

當孩子沉迷手機世界,許多神經迴路,就可能因不常使用而被修剪殆盡,最終導致「3C 成癮」。(Photo by mikoto.raw Photographer on Pexels)


如何觸發孩子的學習動機?


「希望提升孩子學習動機,其實應該從父母開始改變。每個孩子都渴望擁有值得尊重的父母,如果你總是不舒服的方式跟孩子互動,他們也會暫時關上心門。」對於親子溝通,馬醫師呼籲成人練習區分「事實」與「觀點」。

當孩子說:「我今天跟同學打架了。」與其立刻質問:「你怎麼又打架?」(觀點),不如平靜地陳述:「你們發生了衝突,可以跟我說說嗎?」(事實)。他提醒,安全的語言,能引導孩子說出真實感受。


大腦學習,不是一次對話就能達成。反覆討論、肯定,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。「人生是一趟旅程,需要一直過河。如果你不會游泳,每條河流都是恐懼;如果你會游泳,碰到水就會很開心,甚至能休息一下再離開。」馬醫師總結,游泳能力,就相當於心理的能力,這也是孩子、青少年乃至成人一生的課題。

文字編輯/詹玟諭


《媽很想聊》聽眾限時優惠中!

熱銷突破 +4000 堂🔥從動機到成績,馬大元的《全方位學習攻略課》用家長日常就看得懂的方式,結合腦科學、心理學、營養學,破解孩子學不來、動不起來的根本原因,打造孩子全方位的學習體質!

由精神科醫師、同時也是四個孩子爸爸的馬大元,結合精神醫學專業打造的學習攻略課!結帳輸入【BAM450】可折抵 450 元,點我了解:https://cplink.co/hwBUoi8u


本文整理自【想聊 EP.167 學習動機不是逼出來的!透過腦科學+心理學啟動孩子學習開關 feat 精神科醫師 馬大元】,歡迎前往收聽更多精彩內容!